“走啦,去上課啦!”昨晚的案例討論已經進行到凌晨一點,早上七點的上課鈴又催促著還沉浸在睡夢甜蜜中的EMBA學員。
這些人的姓名后被叫的不再是老總級頭銜,而是“同學”。重返校園的興奮和求知的心切可以沖淡高強度學習產生的倦意,可是學習內容、工作事務、社會及家庭責任一個都沒有少,學員們肩頭之重該如何平衡呢?
阿基米德曾經這樣生動地解釋杠桿平衡條件:給我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把地球撬起來。借用這句話,如果給EMBA學員一個支點,這個支點可以把人生撬到成功的高度。不過用在這里也有一個前提條件,無論學員們找到的支點是否一樣,都得首先懂得平衡之道。
平衡是一門學問,也是EMBA學員實現人生目標必須掌握的一門技能。學員的人生目標包括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各方面目標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必然會發生碰撞和摩擦,而運用平衡的方式可以營造和諧和輕松的氛圍,減少甚至避免沖突的發生。
上海汽車工業集團副總裁沈建華用他的親身體驗示范了一種EMBA的平衡術。對于EMBA課程的選擇,他說,“先要讓自己的思路清晰,認清自己的定位,熟悉課程內容,知己知彼,然后定取舍。”
他把要學的課程分為六個方面:經濟理論、企業戰略、企業組織與管理、財務與金融、市場營銷、生產經營。他關注的也不局限于企業自身,而是從宏觀的角度研究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現象。
于是他總結出兩個重點學習目標,那就是掌握客觀經濟規律和制定系統性的企業戰略。他把學習的時間和精力聚焦在這兩點上,基本上放棄了與之關系甚少的內容。在給自己企業制定戰略時,他堅決放棄與企業戰略無關的投資,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下屬,保持團隊凝聚力,各部門、各環節協調發展。
“我看學習、工作、生活,熊掌與魚可以兼得”,剛從日本出差回來的煙臺三和集團董事長陳國慶向世界經理人網站表示。在北大國際EMBA,他已經就讀一個學期了,他從不缺課,成績也比較理想。
雖然公司和主營業務主要在煙臺和日本,經常要在三點間來回,但是他認為他已經達到了一種理想狀態,在時間和精力上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他把達到這種理想狀態歸因于他的積極態度。他很珍惜20多年后重返課堂的學習機會,也不把學習當作是負擔或鍍金,而是把學習內容和工作緊密聯系起來。
他饒有興致地說:“經常是我講上周的學習所得在下周就與我的團隊共同分享,只要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知識都會直接吸收應用,公司存在的問題也可以從教授、專家的授課中得到啟發性的解決方法。”
在時間安排上,他也提前做好計劃,合理分配。他特別強調,如今科技發達,工作已不限于固定的辦公室,“我在上課休息時間也可以從容處理公司的業務,同樣我也可以把在機場候機的無聊時間變為學習時間,學習是生活中注入的新內容,生活也因此更加充實。他還展示了利用上課的空當北極游的照片,很多的北極熊……
EMBA學員的力量平衡從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開始,而與同學之間的學習和交往也在平衡中獲得輕松和快樂。
EMBA學員都是層次差不多的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也多是認識到了自身的某些不足才來學習的,所以雖說大家在公司都是掌控全局的老大,到了課堂上就都成了虛心求教的學生。
陳國慶說,他和同學們盡管行業不同,也有各自不尋常的經歷,但水平差距懸殊不大,很少競爭關系,有著許多許多感興趣的共同話題,在這樣一個平和融洽的環境中學習、生活,心情很放松。而且,上課的老師有著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和實戰經驗,少一分學者的嚴肅,多一分商者的隨意。
通過與同學、老師的交流與探討,分享更多成功的經驗和教訓,獲得更加寬廣和前瞻的思路。“所以我覺得現在當學生是給我當老板遇到的困惑找到一個解決的地方,給事業成功找到一個支點。”他接著說。
除此以外,課余時間的各種活動也豐富了同學的生活。團隊活動、企業考察、旅游交流等,更多的同學和校友可以在一起暢談各自的人生感悟、企業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不同地域文化和風土人情等,其樂融融。激烈的商戰在這里復歸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