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不斷發酵的趨勢下,實現工業4.0,重點都是要把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讓制造業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作為傳統行業的領軍人物和中流砥柱,清華大學EMBA同學們時刻保持進取精神,積極投身于工業4.0的實踐中。2015年7月10日,以“從傳統制造業走向工業4.0”為主題,清華大學EMBA14F班的同學們展開了一次關于在傳統制造業和工業4.0創業兩個不同階段創業經驗的深度探討。
河南新世紀亞飛汽車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郭強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汽車領域的創業歷程。公司創立于2002年,是一家集汽車銷售與汽車消費信貸相結合的綜合性汽車貿易企業,其商業模式是“乘用車+商用車+汽車金融”。談到創業經驗,郭翔認為企業的成功離不開以下三個要素:
1. 經營策略:公司目前在整車銷售領域確立了多品牌、多車型的經營策略,銷售產品涵蓋轎車、商務車、大中型客車、貨車及特種車輛。多樣性的品牌策略使公司建立了省內龐大的銷售網絡,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2. 管理制度:創始人郭翔是軍人出身,在他的影響下,公司實行“軍事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打造了一批高素質的核心管理團隊和專業高效的銷售團隊。
3. 自動化辦公平臺:公司不斷加大硬件投入與員工教育投入,增設局域網,搭建信息化、自動化辦公平臺,不斷強化員工的學習培訓,使全員具備較高的職業素養及操守,團隊建設成為省內業界學習楷模。
接下來,傳統制造業行業的代表劉勇同學分享了自己在企業經營和管理中的寶貴經驗和教訓。從62年建廠,最開始做鍋爐,到改進生產線做鋼管制造,到產品遠銷130多個國家,再到細分領域的全球第一,劉勇認為企業的成功離不開“改革”和“開放”。改革就是將原來的縣屬企業改為股份制的企業,每一位員工都成為了股份制企業的股東,這種身份的認同和主人翁意識讓企業連續保持了20年的高增長,每一位員工每年都可以獲得100%的收益。“開放”就是國際化,不僅僅是產品實現國際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而且定期組織員工赴美國、新加坡、日本等發達國家學習先進的技術、管理經驗和新的觀念,不斷改進生產經營,與時俱進。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企業帶來高速增長的同時,也讓企業在商標問題和反傾銷問題上吸取了深刻的教訓。企業在第一次國際化的進程中,沒有保護好知識產權,所以出現了很多國際官司。
盡管企業依然保持著高利潤和高速增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智能工廠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是眾多設備、軟件、技術等環節的大集成,其中生產設備是重要的載體。劉勇表示十分看好用先進的傳感器、控制系統和軟件應用等新方式,連接大量的機器如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智能工具、智能儀器儀表等形成的智能制造裝備。目前,雖然國內企業產品的智能化程度還不能達到工業4.0假設下的運用條件,但是他看好這些行業中領先企業的先發優勢,能夠在智能化時代到來前未雨綢繆。
天準精密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徐一華分享了他的創業歷程,作為中國智能工業領域的著名高端品牌,天準以“推進中國精密制造業質量提升”為使命,致力于為精密制造業客戶提供工業自動化與智能化的產品與解決方案,涵蓋產品尺寸測量、表面缺陷檢測、自動化生產裝配等各環節,推動中國工業4.0的發展。徐一華認為“越是中國的制造業,越是離不開互聯網。互聯網時代有一句話“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資源庫,世界就是我的研發部”,徐一華有一個愿景就是把世界的資源整合起來,為中國工業4.0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未來手機、汽車、家電等所有東西都將連接在一起,每一個物件都內置獨立的智能操作系統,隨時準備傳喚和被傳喚,這會帶來一個協同共享的經濟。
三位同學的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熱烈探討。田熹東同學認為徐一華完全有實力帶領其企業成為另外一個華為,把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變成科技和智能密集型企業。杜永紅同學指出汽車行業是一個整體的價值鏈,在價值鏈里面有細分的商業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汽車行業還是一個沒有互聯網化的行業,現在要滅掉4S店的呼聲很高,郭翔可以聚焦于本身所具有的優勢,在優勢資源上,根據企業的資源進行配置,鎖定經營的范圍,在“互聯網+汽車”領域布局,開辟全新的商業模式。
最后,班主任莊麗老師總結道:對于工業4.0來說,很大可能是一些傳統行業開始消化相關先進技術及創新模式,包括汽車、家電、紡織等都會在未來逐步進入工業4.0。由于不同行業的屬性各有區別,受制于技術水平、行業發展、客戶群體等因素,傳統行業之間介入程度略有差異。清華大學EMBA14-F班的同學們將繼續探索和前行,創造協同共享的新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