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經理人》網站近期開展的一項網上調研 ——“中國商業法環境與國際競爭力”—— 經理人對當今中國商業法律的執行現狀信心不足。
令人不安的是,在受訪者中,不相信其企業能在國內法院得到公平判決的人數比例相當高;在涉及國際商業糾紛時,一半受訪者希望在海外或中國香港進行裁決;對于中國大陸某些地區法律程序的憂慮往往會導致管理層放棄投資方案。
考慮到全部978位受訪者的職業構成,這些結論顯得尤為意味深長:六成受訪者是總監及更高的職位,他們來自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劃中的30個,其中三分之二來自四大重要行業(制造、進出口、IT/電子商務或房地產/建筑)。
“專家們一致認為中國的法律體系‘還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新一代領導人已經把提高司法系統透明度作為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世界經理人》雜志出版人裴克為先生評論到,“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建設性的平臺,可以供職業經理人坦率地討論他們在目前的商業法律環境下做生意所面臨的挑戰。這是我們策劃這個在線調查的初衷。”
“五月底,《世界經理人》網站將獨家報道在香港和廣州舉行的只面向特邀經理人的國際性會議:“Legal Institutions, Trade & Investment in China”(“中國的法律制度、貿易和投資”)。屆時將有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共同分析商業法律環境如何增強——或削弱——一個國家對外資和貿易伙伴的吸引力。”
此國際會議由Hinrich Foundation和Lingnan Foundation共同贊助。本次活動由香港大學法學院,中山大學法學院,美國-亞洲法律研究所(紐約大學)和莫琳與麥克·曼斯菲爾德基金會共同舉辦。
此次網上調研是我們開展的多項討論活動的第一步。那么,《世界經理人》網站社群就商業法律的執行現狀給出了什么樣的答案呢?在下文中,我們將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中國經理人對商業法律環境的總體看法;這些看法對企業投資意愿的影響;以及中國經理人解決商業糾紛的態度和行為。
中國商業法律環境:想說愛你不容易
調查明確顯示出各地經理人對現狀不滿。僅有1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非常滿意”或“比較滿意”當前中國的商業法律環境。
當然,這只是受訪者籠統地表達不滿。但從另外15個提問的回答中,我們可以詳細了解受訪者擔心的具體問題。拿保護企業不動產的例子來說,這個問題在任何公司都會引起關注。如圖表 4顯示,四成受訪者對法律保護企業資產的能力“比較沒信心”或“非常沒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調研還揭示出經理人對中國各地的執法差異心知肚明。在了解了當地的商業法律環境后,47%的受訪者曾經否決了投資方案。
同理,了解這一情況的外國投資者也會有類似的顧慮。
訴諸法律:萬不得已的手段
幾乎可以預料的是,受訪者不太愿意將其商業糾紛提交法院處理。廣為人知的是,世界各地的華裔商人與其他國家的同行相比,更加不愿意被卷入訴訟,而與此反差尤為明顯的是美國商界,美國律師與公民的人數比高達1:265。如果我們看看圖表6,就會發現幾乎有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在情況允許的前提下)更愿意通過談判而非有法律約束力的仲裁或法庭裁決來解決糾紛。
不過,從調研中的答復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遠離法庭的做法并不僅僅源于“重談判輕訴訟”的傳統思維。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對公司所在地法院的秉公執法“比較沒信心”或“非常沒信心”。
與此矛盾的是,他們寧愿選擇在自己的“主場”接受司法機構的判決,也不愿意將案件提交給雙方公司總部所在地以外的“中立”地區審理。
圖表9讓我們能夠更好的了解部分經理人是如何看待中國商業法律環境的現狀。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個假設性的多選題:詢問的是哪些因素最有可能導致法庭做出“不公正”的判決。但是我們看到的回答是直截了當的:約60%的受訪者擔心公司可能在審理過程中因缺乏“人脈”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60%的人擔心會出現官員受賄行為;檢察機關的行為不當或偏向性也是主要誘因之一,45%的受訪者在這方面表達了他們的憂慮。
香港:頗具吸引力的“中間”地帶
為了便于比較,我們也針對受訪者接觸中國大陸以外的司法體系的經歷提出了一組問題。這時受訪者普遍對西方以及香港的司法程序抱持正面的看法。
當涉及到國內商業糾紛時,僅有1/4的受訪者希望在中國大陸以外審理。令人矚目的是,提問中涉及國際商業糾紛時,則有一半的受訪者希望這么做,尤其希望在香港進行審理(35.9%)。還有少數受訪者在可選回復欄內寫下了備選的國家,例如法國、德國、英國、瑞士、新加坡和美國。
受訪者對海外市場的商業法律執行情況總體抱持正面看法,表面上看起來,圖表11中56%的受訪者稱國外商業法律體系未曾損害其“商業利益”,而相比之下僅有27%的受訪者在提到中國商業法體系時給出了同樣的答復。但兩者之間的差距也有可能是由于部分受訪者過去兩年內較少或從未開展海外業務。